急性胆囊炎:警惕并发症的潜在威胁
急性胆囊炎:警惕并发症的潜在威胁
急性胆囊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,一旦病情失控,极易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,对患者健康构成极大威胁。深入了解这些并发症,有助于及时察觉病情变化,采取有效应对措施。
胆囊积脓:炎症的危险升级
胆囊积脓是急性胆囊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。由于胆囊管持续梗阻,胆囊内胆汁无法正常排出,细菌在其中大量繁殖,反复感染,致使胆囊逐渐积脓膨胀。患者常出现上腹部剧痛,疼痛如刀绞般难以忍受,同时伴有高热,体温可飙升至 39℃甚至更高,还会出现虚脱等中毒症状。右上腹可触及肿大且压痛明显的胆囊。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显著增高,这表明身体正处于严重的炎症应激状态。胆囊积脓若不及时处理,极易引发脓毒败血症,细菌及其毒素进入血液循环,可导致全身多器官功能受损;还可能引发胆囊穿孔,胆汁流入腹腔,引发弥漫性腹膜炎,危及生命。一旦确诊胆囊积脓,应立即进行胆囊切除术,切除病变胆囊,阻止病情恶化,同时积极开展抗感染治疗,选用敏感抗生素,控制感染源。
坏疽性胆囊炎:高危的严重类型
坏疽性胆囊炎堪称急性胆囊炎中最为严重的类型,约百分之 2 至 百分之30 的急性胆囊炎会发展为此种类型。多见于年龄大于 50 岁的男性患者,且常合并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。这类患者临床表现为右上腹剧烈疼痛,疼痛程度远超一般胆囊炎,还伴有发热症状,部分患者会出现黄疸,皮肤和巩膜发黄,少数患者甚至会排出黑便。病情严重时,可合并中毒性休克,血压急剧下降,身体各器官供血不足;还可能引发多脏器衰竭,多个重要器官功能相继受损。鉴于坏疽性胆囊炎的极高危险性,处理原则为早期、紧急、积极、有效实施胆囊切除术。术前需积极进行抗感染和抗休克治疗,稳定患者生命体征,为手术创造条件。
气肿性胆囊炎:罕见却凶险的病症
气肿性胆囊炎是急性胆囊炎罕见但极为严重的并发症。约 百分之30 的气肿性胆囊炎发生于糖尿病患者,且 百分之50 的患者胆囊内无结石。其发病常与产气细菌感染相关,常见病原菌为梭状芽孢杆菌,其次为大肠埃希杆菌、厌氧链球菌及其他肠源菌群。发病后 24 至 48 小时内,患者胆囊区域会出现气体征象,通过影像学检查可清晰看到。但需注意与并发胆囊 - 小肠瘘相鉴别。由于气肿性胆囊炎病情严重,一旦确诊,除积极抗感染治疗外,应立即行胆囊切除术,以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。
胆囊穿孔与胆囊肠瘘:化脓感染的恶果
胆囊穿孔与胆囊肠瘘通常在胆囊严重化脓性感染的基础上发生。当患者在病程中出现腹痛突然加重,原本疼痛的右上腹变得更加难以忍受,胆囊显著肿大,高热不退,体温持续处于高位,血白细胞计数显著增高时,应高度怀疑胆囊坏疽穿孔的可能。胆囊穿孔后,胆汁流入腹腔,可引发弥漫性腹膜炎,导致腹部剧烈疼痛、腹肌紧张等症状。而胆囊肠瘘则是胆囊与肠道之间形成异常通道,胆汁可流入肠道,引发一系列消化系统症状。
胆石性肠梗阻:老年人的特殊风险
胆石性肠梗阻常发生于老年人。当胆囊内大结石通过瘘管进入肠腔,尤其是结石直径大于 2.5 厘米时,极易引起结石性肠梗阻。结石常嵌顿于回肠末端,患者会出现小肠梗阻的体征,如腹痛、腹胀、呕吐、停止排气排便等。腹部 X 线片可见多个液平段,胆道系统内有气体,还能看到胆囊区以外的阳性结石影。治疗时需紧急切开肠腔,取出梗阻的结石,术后许多患者的瘘管可自行闭合。
急性胆囊炎的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,患者及家属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,一旦出现异常,应及时就医,积极配合治疗,降低并发症带来的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