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肝胆外科 > 胆囊炎

胆囊炎:分型与应对策略

更新时间:2025-03-07

  胆囊炎:分型与应对策略

  胆囊炎作为临床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,很少孤立出现,常与胆结石相伴而生。根据临床表现,它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,不同类型有着各自独特的发病机制、症状表现及治疗方式。

  急性胆囊炎:分类型精准治疗

 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:这一类型在患者中占比超过 百分之90。不少患者常在进食油腻晚餐后,于半夜突然发病。右上腹会出现持续性疼痛,且疼痛呈阵发性加剧,还会向右肩背部放射。同时,常伴有发热、恶心呕吐等症状,不过寒战较为少见,黄疸症状也相对较轻。当患者接受抗感染、解痉等治疗后,部分人的症状能够得到缓解,进而转变为慢性胆囊炎,但在饮食不当时,仍可能再次诱发急性发作。然而,对于结石嵌顿在颈部的患者,药物治疗往往效果欠佳,胆囊炎会逐渐加重,甚至发展为急性化脓性或急性坏疽性胆囊炎,此时会出现肝功能损伤、发热等更为严重的症状。若颈部结石较小,结石还可能被挤入胆总管,引发更为棘手的胆管炎甚至胰腺炎。所以,针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,医生需综合考量患者结石部位、炎症程度以及合并疾病等多种因素,来确定是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还是进行外科手术治疗。倘若保守治疗无效后才被迫选择外科治疗,很可能无法实施微创手术,术中及术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也会显著增加。

 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:此类型较为少见,多见于男性和老年病人,在急性胆囊炎中所占比例约为 百分之5 - 10,患者胆囊内并无结石。其病因尚不明确,常发生于严重创伤、烧伤、腹部非胆道手术后(如腹主动脉瘤手术)、脓毒症等危重病人身上,约 百分之70 的患者伴有动脉粥样硬化,也有观点认为它是长期肠外营养、艾滋病的并发症。该病的病理变化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类似,但病情发展更为迅猛。致病因素主要为胆汁淤滞和缺血,这不仅会促使细菌大量繁殖,还会使胆囊供血减少,导致胆囊更易出现坏疽、穿孔。鉴于此,一旦确诊,应尽早进行微创手术治疗。若无法确诊或病情较轻,需在严密观察下积极开展非手术治疗,一旦病情恶化,必须及时施行手术。

  慢性胆囊炎:合并症与鉴别诊断

  慢性胆囊炎大多与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合并存在,其症状和体征并不典型。多数患者表现为胆源性消化不良,如厌油腻食物、上腹部闷胀、嗳气、胃部灼热等,这些症状有时与胃部疾病极为相似,以至于很多患者长期将其当作胃病治疗,直到进行超声检查后才明确为胆囊疾病。对于合并结石或息肉的胆囊炎,治疗方案需依据结石或息肉的具体情况来确定。而单纯的慢性胆囊炎,常见于合并肝硬化、糖尿病、脂肪肝、胆道系统疾病的患者,一般服用消炎利胆药物后症状可得到缓解。但关键在于,这类胆囊炎需要与胆囊腺肌症、胆囊癌等其他可引起胆囊壁增厚的疾病进行鉴别,否则可能会引发严重后果。

  胆囊炎的诊断和治疗需要谨慎对待。单纯胆囊炎的诊断需格外小心,而合并结石或息肉的胆囊炎,则要根据结石和息肉的情况来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,以确保患者得到最恰当的治疗。


上一篇:胆囊炎的预防策略 下一篇:没有了
预约须知:
1、网络预约优先就诊,节省排队时间;
2、预约成功后我院医生将与您联系,安排及确认详细就诊时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