胆囊息肉与胆囊结石:同“囊” 异病,精准辨析
胆囊息肉与胆囊结石:同“囊” 异病,精准辨析
在疾病认知领域,很多人对于名称相近的病症往往容易混淆。胆囊结石与胆囊息肉就是这样一组让不少患者感到困惑的疾病。尽管它们都在胆囊“安营扎寨”,但从症状表现到治疗手段,实则大相径庭。下面,就让上海宏康带我们深入了解胆囊结石与胆囊息肉各自的特征。
胆囊结石和息肉,本质上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疾病。胆囊息肉,形象地说,是胆囊壁上“额外生长” 的赘生物。其产生有时与炎症刺激密切相关,当胆囊长期受到炎症的反复侵扰,胆囊壁组织可能会发生异常增生,进而形成息肉。而胆囊结石的成因,则是由于胆汁成分的改变,某些物质在胆囊内沉积,经过长时间的积累,逐渐形成坚硬的结石。与息肉不同,结石在胆囊内并非 “固定不动”,而是可以随着身体的活动在胆囊内 “四处游走”。这两种疾病虽有差异,但也存在一定联系。例如,胆囊结石长期在胆囊内摩擦、刺激胆囊壁,容易引发炎症,而这种持续的炎症刺激,就可能促使息肉 “破土而出”。另一方面,胆息肉,尤其是胆固醇性息肉,在生长到一定程度后,可能会脱离胆囊壁,“变身” 为结石,在胆囊内 “兴风作浪”。
从超声图像来看,胆结石和胆囊息肉有着各自鲜明的特征。胆结石在超声图上呈现出典型表现:其一,胆囊腔内能够清晰看到形态稳定的强回声光团,这些光团通常呈现出新月状、半月状或者圆球形,就像在胆囊这个“小房间” 里放置的一个个亮晶晶的物体。其二,结石后方会出现声影。这是因为超声遇到结石后,大部分能量被反射回去,在结石后方形成了一个超声波无法到达的空缺区域,所以在超声图像上,结石强光团的后方会出现一个长条形的无回声暗区,也就是所谓的结石后方声影。其三,当患者改变体位时,结石会随着身体的移动,向胆囊的低位方向滑动。在超声图像中,就能清楚地看到强光团随着体位的变化,朝着重力方向 “搬家”。
胆囊息肉在超声图像上也有独特的表现。通过 B 超检查,可以看到胆囊壁内侧面附着着小乳头状凸起,这些凸起多数带有蒂,并且不会像结石那样,随着体位的改变而移动位置。同时,胆囊息肉的后方不会出现声影。这些息肉可能是单个 “孤立存在”,也可能是多个 “结伴而生”。需要注意的是,胆囊息肉实际上是一个较为笼统的名称,它涵盖了胆固醇结晶、真性息肉、腺瘤等多种不同类型的病变。
无论是胆囊息肉还是胆囊结石,当怀疑患有这两种疾病时,详细的检查都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。只有通过全面、细致的检查,才能清晰地了解自身的病情状况。一般而言,对于这两类疾病,微创手术治疗是较为有效的方式。医生会根据结石或息肉的具体情况,结合胆囊功能检查结果,综合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手术,以及是选择保胆手术,尽可能保留胆囊的功能,还是无奈之下切除胆囊,以彻底解决疾病问题。精准区分胆囊息肉与胆囊结石,对于患者接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,有助于早日恢复胆囊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