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静脉血栓预防攻略:守护血管健康防线
深静脉血栓预防攻略:守护血管健康防线
深静脉血栓,作为一种在静脉血流迟缓、血液高凝状态及血管内膜损伤等条件下,静脉发生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并继发血栓形成的疾病,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。一旦患病,正规治疗固然关键,但合理有效的预防同样不可或缺。下面,让我们跟随医师的指引,深入了解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方法。
避免碰撞,呵护肢体安 全
在日常护理中,嘱咐患者时刻注意安 全至关重要,要严防肢体再次受到碰撞伤害。在口腔清洁方面,应选用软毛牙刷,避免因硬毛牙刷损伤牙龈,导致出血风险增加。男性患者在剃须时,可选择使用电动刮胡刀,以降低因传统刀片刮胡可能造成的皮肤损伤风险。因为对于静脉血栓患者而言,任何细微的损伤都可能成为血栓脱落或病情加重的诱因。
积极应对,预防肺栓塞风险
肺栓塞是深静脉血栓可能引发的严重并发症,甚至危及生命。对于髂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,若在发病 48 小时内,可行静脉血栓取除术,及时清除血栓,降低肺栓塞的发生风险。而对于病程稍长,血栓难以取除但又存在肺栓塞危险的患者,可采取在下腔静脉腔内或腔外安置滤栓装置的方法。这一装置就如同 “卫士”,能够有效拦截可能脱落并随血流进入肺部的血栓,从而防止肺栓塞的发生。
精心呵护,强化静脉血管保护
急性期的患者通常需要大量静脉注射扩血管、抗凝及溶栓药物,发热患者还需输注抗生素。频繁的静脉注射操作容易对静脉血管造成损伤。为了保护静脉血管,每日对穿刺处进行 2 次热敷十分必要。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,增强血管的弹性和抵抗力,有效预防浅静脉炎的发生,为药物顺利输注提供良好的血管条件。
抬高患肢,促进血液回流
患者在患病期间应卧床休息,将患肢抬高,使其略超过心脏水平。这样的体位有助于促进血液回流,减轻浅静脉内的压力,从而缓解疼痛症状。在急性期,尤其要嘱咐患者卧床休息,并将患肢抬高 30°,以最大程度地促进静脉回流,减轻下肢水肿。这一简单而有效的措施,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不适,促进病情恢复。
高度警惕,预防下肢静脉血栓
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,血栓易于脱落。一旦栓子较大,栓塞于左右肺动脉主干,就可能造成大片肺栓塞,这常常是导致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。因此,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关键环节。对于年老、肥胖以及有血栓性静脉炎病史的患者,更应格外注意加强预防措施。鼓励骨折、外伤及术后患者主动活动肢体,积极进行深呼吸运动,以此促进静脉回流。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,尽可能让患者早期离床活动。在盆腔及下肢手术时,医生操作应轻柔,避免损伤血管。术后,患者可穿着弹力袜,借助弹力袜的压力作用,促进下肢静脉回流。对于手术患者,为了对抗术后可能出现的血液高凝状态,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肝素或右旋糖酐,降低血小板的活性,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。
预防深静脉血栓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,通过避免碰撞伤肢、积极预防肺栓塞、加强静脉血管保护、抬高患肢以及重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措施,全方位守护血管健康。若不幸患有静脉血栓,应尽快前往正规医院进行治疗,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。